兽医职称
新闻动态
执业兽医 兽药动态 学历提升 兽医职称
兽医课程
兽医全科 水生动物 兽医学历
宠物课程
线下面授班 软组织外科 犬猫骨外科
宠物麻醉 实验室检验 犬猫皮肤病
小动物肿瘤 兔子疾病诊断 乌龟疾病诊断
鹦鹉疾病诊断 实战猫病学 宠物急诊
人才招聘
宠物招聘 畜牧招聘 水产招聘
 兽易通 > 兽医职称 > 甘肃 > 正文
甘肃省农业工程专业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
兽医职称 更新时间:2025/7/31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工程系列农业工程专业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

甘人社通〔2025〕218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兰州新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省直各有关部门,省属各企业集团,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现将新修订的《甘肃省工程系列农业工程专业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7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甘肃省工程系列农业工程专业

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7〕8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职称评价条件标准。

第二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工程专业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才(包括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才、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自由职业者),包括农机、水产、渔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测绘工程等)、设施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等)、食品科学工程、农业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领域。

第三条  评价层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其中高级职称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助理级和员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和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

在按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各层级职称分别与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正高级职称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职称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职称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第四条 本专业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和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转正定级,由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对其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认定,不再由评委会评审。

第五条  农业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可参加相应专业职称评审。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2年,由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单位由其主管部门)考核认定相应专业初级职称。取得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中级职称。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副高级职称。农业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评审须在本岗位近3年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

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职称评价时视同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班毕业生在职称评价时视同为大学专科学历,中级工班毕业生在职称评价时视同为中专学历。

第六条  县(市、区)以下人才(含甘南州、临夏州州属单位)和艰苦条件单位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可按照《甘肃省工程系列基层农业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文件执行。鼓励基层单位和艰苦条件单位按本评价条件标准申报,但同一年度不得同时申报全省范围有效和全省基层范围有效职称。

第七条  本专业符合《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人才,不受专业、学历、论文、台阶等限制,直接申报相应层级高级职称,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评审。

第二章  品德条件标准

第八条  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及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热爱“三农”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操守,严格遵守行业从业规范。坚持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职业准则。任现职以来,品德考核必须取得合格及以上等次且在单位公示无异议。

第九条  评价方式。品德考核由推荐单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以定性评价为主,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对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道德模范等称号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申报。

第十条  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推荐。申报和评审环节存在业绩造假、暗箱操作、学术不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者捏造事实)、虚假挂名等不良行为的,正在申报的终止申报程序,已获职称资格的撤销职称资格、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章  正高级工程师能力、业绩条件标准

第一节  能力条件标准

第十一条  专业能力。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实践经验丰富,科学实践能力强,学术造诣高,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具有应用并引领全省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或关键技术突破,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本专业发展。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解决农业工程领域重大技术难题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完成农业生产中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第十二条  技术能力。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通过审定(鉴定、认定、登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大规模应用;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部门下达的技术研究、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规划设计、检测评估、农业工程建设等通过验收。

(二)主持的农业农村重大工程、计划、项目或主持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及规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等,质量高、评审评价高、行业认可度高。

(三)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农业重要灾害处置、农业智能装备研发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生生物保护等工作发挥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作用。

(四)在全国有影响的本专业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讲座、技术培训会等学术活动中提交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或专题演讲;或发表的本专业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五)获省级以上表彰;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的发明;或能够指导本专业相应副高职称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作出贡献。

第十三条  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具备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任副高级职称满5年。

第十四条  知识更新能力。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年度学习任务。

第十五条  胜任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连续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年度考核必须为合格及以上。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调查未结束或受党纪处分影响期内或政务处分期间的。

(二)上年度评委会评审未通过,申报当年之前未取得新业绩的。

(三)申报当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的以及经批准退休的。

第十六条  学术水平能力。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独立完成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专著1部以上;或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智库成果(包括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政策建议等)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采纳实施1项以上;或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定额内人员)1次以上;或制订国家部委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前3名)或行业标准(前2名)1项以上。

第十七条  帮扶基层经历。除艰苦条件单位和各类企业外,其他省、市属单位中晋升高级职称的人才,必须有累计1年以上帮扶基层经历,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一)在脱贫攻坚或乡村振兴工作中,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队员累计1年以上。或深入基层开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包抓督导等专项工作任务累计3年以上。

(二)在县以下基层对应单位帮扶服务或挂职累计1年以上。

(三)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基层满3年,年度考核结果均在合格及以上。

(四)任现职以来,通过项目合作、专家服务、抓点示范、技术试验、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对应专业技术服务活动累计3年以上。

第十八条  对外交往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并能查阅外文书籍和资料。确实需要评价外语水平时,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能力水平测试,或由评价机构或用人单位确定评价条件标准和评价方式。

第十九条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本专业领域设计、分析、业务操作等。确实需要评价计算机水平时,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或由评价机构或用人单位确定评价条件标准和评价方式。

第二节  正常晋升业绩条件标准

第二十条  任现职以来,达到下列第(一)款或第(二)款条件标准之一:

(一)达到下列条件标准1项并满足第(三)款“工作业绩必选项”要求:

1.国家级。获国家级表彰1次,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或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定额内人员)1次;或完成(前5名)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国家级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

2.全国性。获国家部委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第1至4项业绩1项;或获国家部委科技奖励、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前5名)1次,或获二等奖(前4名)1次,或获三等奖(前2名)1次;或完成国家部委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前3名)或行业标准(前2名)1项,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或完成(前4名)国家部委下达的全国性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

3.省级。获省委省政府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业绩2项(其中第1至4项至少具备1项);或获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4名)1次、或二等奖(前3名)1次;或完成(前2名)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或省级有关部门发布实施的技术规范1项,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或完成(前3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重大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

4.其他。获国家部委科技奖励一等奖(前7名)或获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6名)1次并获国家部委、省级科技奖励二、三等奖(定额内人员)任意1次;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三等奖(第1名)1次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

(二)达到下列条件标准3项并满足第(三)款“工作业绩必选项”要求: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1次,或三等奖(前5名)1次;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1次。

2.参与完成(前6名)国家部委下达的全国性科研等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完成(前3名)国家部委下达的农业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查监测等项目1项,通过国家部委或委托的第三方验收、评审,取得显著效益(以验收、评审、委托文件为准);或参与完成(前5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重大项目1项,或完成(前2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其他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完成(前3名)市厅级本专业重点科研项目2项,通过结题验收或成果登记。

3.主持完成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或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通过项目验收;或主持完成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查监测等项目2项,通过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取得显著效益(以验收、评审文件为准)。

4.获本专业全国技能竞赛一、二等奖1次;或全省技能竞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以上;或获全省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4次以上。

5.参与完成(前2名)本专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等开发项目,项目转让技术交易额累计到账100万元(附相关单位出具的验收报告、税务发票、审计报告等,下同)。

6.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发表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收录的学术论文1篇;或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上述论文须与本专业相关。发表论.文加.微syt8985

7.独著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学术专著或列入国家部委计划的教材1部以上;或合作完成的,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2万字或不少于4个技术章节。

8.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1项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政策建议等智库成果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采纳实施。

9.获国家发明专利(前2名)2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上述专利必须与本专业相关。

10.培养指导至少3名中青年本学科专业人才(以单位安排培养计划为依据,下同),至少1名获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表彰1次或在本专业全省技能竞赛中获奖;或累计培养指导50人取得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

11.获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表彰2次。

12.担任国内核心刊物主编、副主编3年以上;或担任高等院校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5年以上;或入选全国本专业技术专家团队3年以上(以行业主管部门文件为准,下同)。

以上业绩条件第1至4项必须具备1项,每达到1次就计算为达到1项条件,第5至12项每项计算够1项后,超过部分不累计计算。

(三)工作业绩必选项(以下均需提供文件通知、任务书、工作计划等相关证明材料)

达到下列条件标准3项(企业人员、县乡属事业单位人员达到2项):

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1项以上。

2.参与制定市厅级以上发展规划或执笔起草县级以上有质量的规范性文件、专项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累计15份以上;或编写高质量技术指导方案或手册3份以上(同级行业主管部门印发)。

3.参与处置重大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质量投诉等,提供技术指导;或参与对至少1个县(区)的产业包抓督导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完成包抓督导任务。

4.在基层一线进行试验研究、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农机具鉴定、质量调查监督、水生生物监测、种质资源调查等工作,累计时间300天以上,或驻村帮扶一年以上。

5.结合重点产业开展抓点示范工作,累计建成示范基地(点)20个以上(水产养殖基地3个以上),每个示范基地(点)面积100亩以上(水产养殖面积5亩以上),或累计建成示范基地(点)10个以上,每个示范基地(点)面积200亩以上。

6.参与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治理等国家和省级资金补助项目或其他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装备等推广工作,累计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或设施渔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参与农业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累计100吨以上。

7.累计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或培训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

8.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机械30台(套),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或鉴定农机产品30个或出具鉴定(检测)报告30份;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测样品3000份以上或编制签发检测报告50份以上。

9.累计指导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面积10万亩;或累计指导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或累计指导生产经营主体10家以上,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5000张以上。

10.专业技术工作表现突出,获国家部委通报表扬1次;或形成的先进适用技术被国家部委列为主推技术1项。

第三节  破格晋升业绩条件标准

第二十一条  破格晋升。主要是指:不具备正常晋升规定学历、任职年限、总专业年限、以及专业明显不对口等条件,但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对本行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单破、双破、多破。

1.任职年限。破格申报职称的,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满3年。

2.业绩条件。破格申报人员须符合本评价条件第二十条正常晋升业绩贡献项数,之后每破1项再取得第(一)款1项和第(三)款1项,或第(二)款2项(其中1-4项至少具备1项)和第(三)款1项。

破格申报需2名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职称资格人员推荐。

第四章  高级工程师能力、业绩条件标准

第一节  能力条件标准

第二十二条  专业能力。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应用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参与完成农业生产中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

第二十三条  技术能力。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与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审定(鉴定、认定、登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得到较大规模应用;或参与完成市厅级以上部门下达的技术推广、技术改造、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农业资源保护利用、调查规划、检测评估等通过验收。

(二)参与的农业农村重大工程、计划、项目或参与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及规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等,质量高、评审评价高、行业认可度高。

(三)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农业重要灾害处置、农业智能装备研发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生生物保护等工作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四)在全省有影响的本专业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讲座、技术培训会等学术活动中提交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或专题演讲。

(五)获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以上表彰;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具有较高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或指导、培养的中青年专业人才取得明显业绩。

第二十四条  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本专业或相邻相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任中级职称满5年。

(二)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0年,并任中级职称满5年。

第二十五条  知识更新能力。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年度学习任务。

第二十六条  胜任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连续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年度考核必须为合格及以上。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调查未结束或受党纪处分影响期内或政务处分期间的。

(二)上年度评委会评审未通过,申报当年之前未取得新业绩的。

(三)申报当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的以及经批准退休的。

第二十七条  学术水平能力。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专著或列入省级计划的教材1部以上;或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定额内人员)1项以上;或获国家发明专利(前2名)授权1项以上。

第二十八条  帮扶基层经历。除艰苦条件单位和各类企业外,其他省、市属单位中晋升高级职称的人才,必须有累计1年以上帮扶基层经历,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队员累计1年以上。或深入基层开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包抓督导专项工作任务累计3年以上。

(二)在县以下基层对应单位帮扶服务或挂职累计1年以上。

(三)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基层满3年,年度考核结果均在合格及以上。

(四)任现职以来,通过项目合作、专家服务、抓点示范、技术试验、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对应专业技术服务活动累计3年以上。

第二十九条  对外交往能力。能比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并能查阅外文书籍和资料。确实需要评价外语水平时,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能力水平测试,或由评价机构或用人单位确定评价条件和评价方式。

第三十条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比较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本专业领域设计、分析、业务操作等。确实需要评价计算机水平时,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或由评价机构或用人单位确定评价条件和评价方式。

第二节  正常晋升业绩条件标准

第三十一条  任现职以来,达到下列第(一)款或第(二)款条件标准之一:

(一)达到下列条件标准1项并满足第(三)款“工作业绩必选项”要求:

1.国家级。获国家级表彰1次;或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定额内人员)1次;或完成(前7名)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国家级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

2.全国性。获国家部委表彰1次;或获国家部委科技奖励、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定额内人员)1次,或获三等奖(前3名)1次;或完成(前5名)国家部委发布实施的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或完成(前5名)国家部委下达的全国性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或获全国技能竞赛一、二等奖1次,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

3.省级。获省级党委政府表彰1次、或获省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定额内人员)1次、或获三等奖(前2名)1次,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或完成(前3名)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或省级有关部门发布实施的技术规范1项,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或完成(前4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重大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或获全省技能竞赛一等奖1次,并取得第(二)款业绩1项。

4.市厅级。获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表彰2次,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或获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本专业技术领域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第1至4项业绩1项;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前2名)1次。

5.其他。获县级党委政府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业绩2项(其中第1至4项至少具备1项);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三等奖(定额内人员)1次,并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前3名)1次;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三等奖(前2名)1次并获县(区)科技奖励一等奖(前2名)1次。

(二)达到下列条件标准3项并满足第(三)款“工作业绩必选项”要求:

1.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定额内人员)1次;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2名)1次;或获县(区)科技奖励一等奖(前2名)2次。

2.参与完成(前7名)国家部委下达的全国性科研等项目1项,或参与完成(前6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重大项目1项,或参与完成(前3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其他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完成(前5名)国家部委下达的农业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查监测等项目1项,通过国家部委或委托的第三方验收、评审,取得明显效益(以验收、评审、委托文件为准);或完成(前3名)市厅级本专业重点科研项目1项,并通过结题验收或成果登记。

3.参与完成(前2名)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或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或完成(前2名)市级重点人才项目2项,通过项目验收;或完成(前2名)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查监测等项目2项,通过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取得明显效益(以验收、评审文件为准)。

4.获本专业全国技能竞赛三等奖1次,或全省技能竞赛二等奖以上1次;或获全省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3次以上。

5.完成(前2名)本专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等开发项目,项目转让技术交易额累计到账50万元。

6.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上述论文须与本专业相关。发表论.文加.微syt8985

7.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正式出版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学术专著、或列入省级计划的教材1部以上;或合作完成的,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8万字或不少于2个技术章节。

8.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政策建议等智库成果1项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采纳实施;或被市级党委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2项以上(以文件或批示为准)。

9.获国家发明专利(前2名)1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以上,且至少1项获得转化应用。上述专利必须与本专业相关。

10.培养指导至少2名中青年本学科专业人才,至少1名获县级以上科技奖励、表彰1次或在本专业市厅级技能竞赛中获奖;或累计培养指导30人取得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

11.获得年度考核3次以上优秀。

12.获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表彰1次。

13.担任省级刊物编委3年以上;或担任高等院校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3年以上;或入选全省本专业技术专家团队3年以上。

以上业绩条件第1至4项至少具备1项,每达到1次就计算为达到1项条件,第5至13项每项计算够1项后,超过部分不累计计算。

(三)工作业绩必选项

参照第二十条第(三)款业绩选项,达到2项(企业人员、县乡属事业单位人员达到1项)

第三节  破格晋升业绩贡献条件

第三十二条   破格晋升。主要是指:不具备正常晋升规定学历、任职年限、总专业年限、以及专业明显不对口等条件,但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对本行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单破、双破、多破。

1.任职年限。破格申报职称的,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满3年。

2.业绩条件。破格申报人员须符合本评价条件第三十一条正常晋升业绩贡献项数,之后每破1项再取得第(一)款1项和第(三)款1项,或第(二)款2项(其中第1至4项至少具备1项)和第(三)款1项。

破格申报需2名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职称资格人员推荐。

第五章  工程师能力、业绩条件标准

第一节  能力条件标准

第三十三条  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范围内较复杂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生产情况,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第三十四条  技术能力。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与农业农村科研或推广项目实施、行业发展规划编制、政策法规制修订、技术标准和规程制修订、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技术咨询报告撰写、技术培训教材编写等。

(二)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生产实际制定技术工作规划、计划,并参与推广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等方面作出成绩。

(三)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农业重要灾害处置、农业智能装备研发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生生物保护等工作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第三十五条  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任助理级职称满2年。

(二)具备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任助理级职称满4年。

(三)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任助理级职称满5年。

第三十六条  知识更新能力。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年度学习任务。

第三十七条  胜任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连续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年度考核必须为合格及以上。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调查未结束或受党纪处分影响期内或政务处分期间的。

(二)上年度评委会评审未通过,申报当年之前未取得新业绩的。

(三)申报当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的以及经批准退休的。

第三十八条  学术水平能力。论文不作要求,但需提供本人农业专业技术工作报告或其他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总结1份。

第三十九条  对外交往能力。确实需要评价外语水平时,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条件。

第四十条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开展专业设计、分析、业务操作等。确实需要评价计算机水平时,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条件。

第二节  正常晋升业绩条件标准

第四十一条  任现职以来,达到下列第(一)款或第(二)款条件之一:

(一)达到下列条件标准1项:

1.获市厅级科技奖励、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以上1次;或获县(区)科技奖一、二等奖1次。

2.参与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重大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完成(前6名)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其他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完成(前5名)市科技局下达的科技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完成(前3名)县科技局下达的科技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

3.获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表彰1次;或参与完成(前5名)市厅级本专业重点科研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或成果登记;或参与完成(前5名)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查监测等项目1项,通过相应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以验收、评审文件为准)。

4.参与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团体标准1项;或参与完成(前6名)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或省级有关部门发布实施的技术规范1项,并取得(二)款业绩1项。

5.获得本专业全省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1次;或获得市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次。

(二)达到下列条件标准2项:

1.获县区级科技奖三等奖以上1次。

2.参与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级其他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登记;或参与完成市厅级本专业重点科研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或成果登记。

3.完成(前5名)市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或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通过项目验收;或完成(前3名)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调查监测等项目2项,通过验收、评审(以验收、评审文件为准)。

4.获市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次;或获市级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3次以上。

5.参与完成(前3名)本专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等开发项目,项目转让技术交易额累计到账20万元。

6.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论文1篇以上。

7.参与编写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学术专著、或列入省级计划的教材1部以上。

8.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政策建议等智库成果1项被市级党委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1项以上(以文件为准)。

9.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且至少1项获得转化应用。上述专利必须与本专业相关。

10.获得年度考核2次以上优秀。

11.获县级党委政府表彰1次。

12.累计培养指导10人取得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

以上业绩条件第1至4项至少具备1项,每达到1次就计算为达到1项条件,第5至12项每项计算够1项后,超过部分不累计计算。

第三节  破格晋升业绩条件标准

第四十二条  破格晋升。主要是指:不具备正常晋升规定学历、任职年限、总专业年限、以及专业明显不对口等条件,但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对本行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单破、双破、多破。

1.任职年限。破格申报职称的,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满2年。

2.业绩条件。破格申报人员须符合本评价条件第四十一条正常晋升业绩贡献项数,之后每破1项再取得第(一)款1项,或第(二)款2项(其中第1至4项至少具备1项)。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申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品德、能力、业绩贡献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业绩条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业绩均计算到申报当年9月30日为止,不得在该时间结束后,接受任何形式的材料补报。在该时限之后取得的业绩,可作为下次申报职称的业绩成果。

第四十四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中的“国家级”指以党中央、国务院单独或联合进行的表彰、科技奖励;“全国性”指国家部委面向全国该行业领域进行的表彰、科技奖励;“省级”指省委、省政府单独或联合进行的表彰、科技奖励。本评价条件将“市州级”和“省级工作部门级”简称“市厅级”。“市州级”指市州委、市州政府单独或联合进行的表彰、科技奖励,“厅级”指省级工作部门面向全省该行业领域进行的表彰、科技奖励;“县级”指县级党委、政府单独或联合进行的表彰、科技奖励。

第四十五条  为增强专业技术人才成就感、获得感,适当区别省级和部级,获省级奖励按“全省知名”对待,获部委以上奖励按“全国知名”对待。对国家有关部委面向全国该行业领域开展的表彰奖励、科技奖励、项目等,按适当高于省级低于国家级对待,即按“全国性”对待。

第四十六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中的“参考其他专业技术业绩”,主要看是否有其他比较突出的科技奖励、项目、技术标准、智库成果、专利、技能竞赛等业绩做支撑;科技奖励、表彰奖励、项目成果等严格按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执行。表彰奖励仅限个人表彰,以科技项目形式获得进入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施目录的表彰按相应级别科技奖励对待。全国性科技奖励规定定额内人员的,一、二、三等奖分别不超16人、11人、8人;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规定定额内人员的,一、二、三等奖分别不超11人、9人、7人。

竞赛、技能比武、比赛等,均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授权相关部门组织的为准。

第四十七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中的“以上”“以下”均包含本级别。工作业绩必选项中的人次、份数、吨位、天数等均为任现职以来累计工作量,计算够一项后不累加计算,由用人单位按年度列表统计,通过单位负责人审核并在单位内部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四十八条  帮扶基层经历由现用人单位审核佐证材料和出具意见,并在单位内部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四十九条  同一成果(项目、著作、教材、论文等)既通过鉴定又获奖,或同时获几个级别的奖励,只能按最高级别计算1次,不重复计算。同年度同一先进称号按最高级别认定。未明确个人地位、作用的集体成果奖,不能作为个人获奖使用。专著、教材不含论文集。前言或后记中未说明本人撰写章节、内容或字数的,不作为本人业绩成果。各类鉴定验收、批复均以文件或证书为依据,证明材料不作为评审依据。不累计计算的同项业绩在正常和破格业绩中只能计算1次。年度考核优秀相关业绩仅限事业单位人员。

领导肯定性批示:指个人提供的咨询性建议等,呈报后取得有关领导肯定性批示,经正式公文流转程序批转形成的书面公文材料。须提供文件呈办单、肯定性批示原件(复印件)及批示抄清或转办通知等材料。智库研究成果被采纳,须提供采纳印证材料及正式印发的文件。

专著、教材完成人以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所列作者为准。

第五十条  国家级论文已由权威期刊调整为国内核心期刊,以论文发表当年该期刊是否为国内核心期刊为准。2018年7月1日前已经在我省权威期刊目录范围期刊发表的论文,可按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对待。国内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均不含增刊、副刊、特刊、专刊、专辑、内部期刊、论文集、扩展版等。

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1区和2区[根据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大类)]的SCI、EI论文的,或发表在SSCI、A&HCI等期刊,对论文篇数不作要求。

国内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准,不包含增刊、扩展版。论文是否属核心期刊,以论文发表当年的期刊是否收录于以上核心期刊的当年要目为准。

省级论文以查询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期刊结果为准。电子期刊不予认可。

第五十一条  本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的专业领域相关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第五十二条  破格申报专家推荐中,专家须持全省有效范围资格证书。推荐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专家须为本省本专业在职在岗3年以上人员。每位专家每年推荐人数不超过3人。

第五十三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未涉及的相关事项按国家和省上已有文件规定执行,国家和省上出台新政策按新政策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评价条件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关于职称论文怎么发表?如何投稿?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您解答。

相关文章
 广东省农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
 山东省高级农艺师职称评审评价标准
 关于202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蒙古考区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职称评审委员会关于开展2
 关于遴选动物防疫、兽药与屠宰管理有关项目
 三亚市畜牧兽医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情况公示
 重庆市科企联合体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品种试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2022年第二次公开招

全国畜牧兽医职称信息
广东 浙江 河南 河北 北京 重庆
湖北 山东 湖南 江西 上海 福建
天津 安徽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辽宁 山西 陕西 宁夏 新疆 西藏
吉林 甘肃 黑龙江 海南 江苏 内蒙古
论文专利
 畜牧兽医论文征稿
 论文指导、职称评审
查看详情
农业畜牧兽医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专利
查看详情
著作出版和软著申请
   软件著作权
查看详情
常用工具
我要招聘
我要找工作
兽药查询
宠物用药
学历提升
宠物人才网
执业兽医师报考(免费试听)
兽易通APP客户端>>
考试介绍
一站式指导
报名时间
报名提醒
准考证
打印时间
成绩查询
证书领取
一键安装做题  累计下载用户:10万+
   抖音号       快手号       视频号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兽易通(M.SYT126.com)
论文发表
评审入口
在线客服
评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