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引起的一种猫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有渗出型(湿型)和非渗出型(干型)2种形式,前者以体腔(尤其是腹腔)内体液蓄积为特征,后者以各种脏器出现肉芽肿病变以及出现与此相关的临床症状为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但有关该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目前仍未解决。
FCo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可能和猪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犬冠状病毒(CCV等来源于同一病毒,是种间交叉传染的变异株。CCV可以实验性地感染猫,并引起渗出性腹膜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也有证据显示,CCV弱毒苗能在犬诱导FIP样病变。FCoV有2个生物型即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和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二者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有所区别,但在形态和抗原性上则是相同的。FIPV通常引起传染性腹膜炎,FECV只引起自愈性轻微肠炎。FIPV可能是FECV的一个突变株,来源于同一群体猫的HPV和FECV的遗传背景相关程度比分离自不同区域的FIPV和FECV的相关程度更加密切。FECV突变为HPV后,FIPV能在巨噬细胞内复制,这样FIPV就可脱离肠道导致传染性腹膜炎的发生。
一般认为FCoV有2个血清型,血清I型感染在临床上较多见。病毒不能被CCV抗血清中和,在细胞上生长也不好。血清II型可能是血清I型与CCV重组产生的病毒。
FCoV病毒抵抗力较弱,但在外环境物体表面可保持感染性达7周以上。
FCo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有年龄猫均易感。有研究显示,75%~100%的种猫和约25%的家猫均呈现FCoV抗体阳性。
仔猫的母源抗体通常在8周龄时消失,至10周龄时即可被感染并呈现血清阳性变化。FIP常见于幼猫,6个月至2岁幼猫最易感,13岁以上猫也较易感。家猫死亡率很低,约为五千分之一。有些国家病猫死亡率较高,在纯种猫死亡率约达5%。感染初期猫场中的病猫死亡率甚至可达40%。青年猫在怀孕、断奶、移入新环境等应激条件下以及感染猫的自身疾病和猫免疫缺陷病等都是促进FIP发病的重要因素。
本病可通过接触病猫传播,临床健康带毒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母猫可传染给自己的仔猫。通过实验证实,带毒猫主要通过粪便传播病毒,因为肠道是PCbV持续感染和复制的主要部位。
FECV感染导致的肠炎通常较轻,呈亚临床感染,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仔猫。在某些病例可能发生1周左右的暂时性呕吐和轻度或较严重的腹泻。在腹膜炎病例的发生初期,湿性腹膜炎和干性腹膜炎症状相似,包括发热、沉郁、食欲不振、嗜睡、有时腹泻,随后出现典型的症状。湿性腹膜炎较干性腹膜炎发展快,两种腹膜炎都出现慢性、波动性发烧,缺乏食欲和丧失体重。在干性FIP病例,发热可能持续更久,病猫生长缓慢迟钝。随着病程发展,75%的病猫出现腹水,25%的病猫出现胸腔渗出液,心包液增多,导致呼吸困难和沉闷心音。公猫阴囊变大,患病后期累及肝脏,出现黄疸。
干性FIP病猫的各种器官出现肉芽肿,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中腹腔器官如肝、肠系膜淋巴结等受影响最严重。肾也出现病变,其他受影响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病猫呈现共济失调、轻度瘫痪等行为改变、定向力障碍、眼球震颤、癫痫发作、感觉过度敏感及外周神经炎等。典型的眼病引发眼色素层炎症(如虹膜炎、前眼色素层炎)、脉络膜及视网膜炎等。有时眼部病变是本病惟一的临床表现。
干性和湿性腹膜炎通常被描述为两种不同的综合征。但某些患猫同时具有两种综合征表现。湿性FIP中只有10%的病猫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症状。少数干性FIP猫出现腹水。此外,有些干性FIP可发展成湿性形式。
猫肠炎冠状病毒PECV)感染引起的轻度暂时性腹泻难以确诊,主要是因为轻度腹泻的原因很多,利用电镜观察可以检测出致病性病毒。
因病毒分离较为困难,故其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采用RT—PCR技术可检测出FCoV特异性RNA,但在判定结果时,要注意无症状猫的粪便中也存在少量的冠状病毒。
FIP的惟一确诊方法是组织病理学检查。湿性FIP比干性FIP容易诊断。湿性FIP出现典型的胸腔和腹腔积液,积液呈淡黄色,黏稠,蛋白含量高,摇晃时容易出现泡沫,静置可发生凝固,含有中等量的炎性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病变的患猫,在脑脊髓液和眼房液中,蛋白含量增加。
血清学检测动物抗体和PCR检测FCoVRNA,虽然特异,但由于健康猫也带有阳性血清和病毒,因此,只能作为诊断的辅助方法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支持疗法,应用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和环磷酰胺以及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等已被试用于本病的治疗,结果证明,这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猫生命,但不能治愈。
FIP的常规疫苗和重组疫苗的使用效果均不佳。主要原因是HPV感染具有依赖性增加(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现象,亦即当猫体内存在抗FCoV抗体时,接种强毒可促进FIP的发生。但这一现象在自然感染猫中是否存在还缺乏直接证据。ADE的机制比较复杂,感染猫产生的大量抗体,可中和培养细胞中的病毒。但在FIP病猫,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却可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促进病毒被摄入巨噬细胞;同时补体结合受体也被累及,补体系统被激活,血液凝集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腹膜炎及体液渗出。
近来发现,由血清II型DF2株制备的温度敏感突变株,通过鼻内接种,可预防本病发生。该疫苗只在上呼吸道内增殖,能诱导很强的局部黏膜免疫(IgA)和细胞免疫,并且不诱导出现ADE现象。在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均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并已在世界许多地区出售。建议本疫苗应用于16周龄以上的幼猫。
考试大纲 | | 报名入口 | | 报名条件 | | 准 考 证 |
分 数 线 | | 成绩查询 | | 证书申请 | | 考试题库 |
网络课程 | | 微信关注 | | 免费试听 | | 历年真题 |
水生动物 | | 考试教材 | | 真题试卷 | | 宠物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