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5个(其中有28个语种专业)、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北京市“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9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设有教学机构17个、科研机构1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7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研究中心7个,科研平台体系较为完备。现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其中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留学生近400人、贯培生近1500人。
依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京人社专技发〔2010〕102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
一、应聘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3.身心健康,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4.具有招聘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具有招聘岗位所规定的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
6.符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回避制度的要求;
7.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或符合北京市相关就业落户要求。
二、招聘岗位
2022年学校计划招聘副高及以上岗位20个、专任教师岗位30个、辅导员岗位2个、其他专技岗位1个、管理岗位5个,共计58个岗位。
各岗位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三、招聘流程
(一)应聘报名
1.应聘副高及以上岗位,将个人应聘材料发送邮件至zhaopin@bisu.edu.cn,注明“姓名+应聘单位+应聘岗位类别”(如:张某+英语学院+教授)。应聘材料应包括:个人简历;学历学位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反映本人学术水平和成就的论文、论著、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证明材料;应聘后近三年内工作设想和待遇要求。
2.应聘专任教师、辅导员、其他专技、管理岗位,注册登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聘系统,http://zhaopin.bisu.edu.cn,在线填写简历并申报岗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3.专任教师、辅导员、其他专技、管理岗位应聘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0日;副高及以上岗位应聘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
(二)资格审核及初选
学校根据招聘条件、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及初选,初选以函选或面试形式进行,成绩采取百分制,合格线为70分,初选通过人员进入考核阶段。
(三)考核
1.应聘副高及以上岗位需参加面试。根据面试成绩,按1:5的比例进入专家评审环节,并经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2.应聘专任教师岗位需参加面试。根据面试成绩,按1:5的比例确定试讲人选。按面试成绩和试讲成绩各占50%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按1:2的比例确定进入学校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考察的人选。
3.应聘辅导员、其他专技、管理岗位需参加面试。根据面试成绩,按1:2的比例确定实习人选。以面试成绩和实习成绩各占50%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并确定进入学校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考察的人选。
(四)确定拟聘人员
学校经综合研究确定拟聘人员。
(五)阅档、政审、体检
学校查阅拟聘人员档案。政审内容主要包括拟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等情况。体检标准按照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执行。
(六)公示
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七)办理聘用手续
签订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四、聘用及待遇
聘用人员薪酬待遇按照国家、北京市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高层次人才待遇面议。
五、其他说明
1.拟聘人员应按照学校规定时限和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因个人原因无法按时办理入职手续的,取消聘用资格。
2.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规定,应聘者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凡在应聘过程中弄虚作假,违反公开招聘纪律,将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已聘用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承担。
3.学校根据主管部门下达指标情况解决北京户口,原则上专任教师岗位优先。
六、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人事部
招聘咨询邮箱:zhaopin@bisu.edu.cn
联系人:
华老师(副教授及以上岗位) 010-65778705
刘老师(其他岗位) 010-6577870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2年1月18日
附件:
全国畜牧兽医职称信息 | |||||
广东 | 浙江 | 河南 | 河北 | 北京 | 重庆 |
湖北 | 山东 | 湖南 | 江西 | 上海 | 福建 |
天津 | 安徽 | 云南 | 四川 | 广西 | 贵州 |
辽宁 | 山西 | 陕西 | 宁夏 | 新疆 | 西藏 |
吉林 | 甘肃 | 黑龙江 | 海南 | 江苏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