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高级职称申报条件与范围
农业职称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梯。2025年度上海市农业高级职称评审已经开始,但并非人人都能申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申报的基本条件、覆盖范围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帮助您判断自己是否具备申报资格。
申报范围:
1.具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或近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在本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从事与评审专业相关领域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事业单位申报人员应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按岗位缺额进行推荐申报。
长期在街镇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和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2.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当年度拟办理退休手续(包括弹性退休、法定退休)的人员不属于申报范围。对按有关规定延迟退休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应提供延迟退休审批表,其他单位人员应提供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且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的书面材料。
3.上一年度评审未通过且本年度未取得重大业绩贡献的,原则上不予受理。
申报条件: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及任职资历、理论研究成果、工作业绩成果、破格申报、转评申报等条件要求详见《上海市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沪人社专〔2024〕273号)文件。具体参考如下:
申报条件
学历、学位及任职资历条件:
(一)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二)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
具备博士学位,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理论研究成果条件:
(一)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
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
2.独著正式出版与评审专业相关的高质量、高水平学术论著(不含编著、教材、合著)1部及以上,其中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发表论.文加.微syt8985
2.主编公开出版的农业学术、技术推广著作或教材10万字以上,并以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论.文;专利 Tel:181 5852 5008;
3.结合本人主持或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生产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行业发展规划等技术工作,独立撰写技术工作总结或技术咨询报告3篇及以上(由2名正高级职称同行专家出具书面推荐意见),并以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三)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
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2.独著或合著正式出版与评审专业相关的高质量、高水平学术论著(不含编著、教材)1部及以上,其中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工作业绩成果条件:
(一)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
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等3项及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得到大规模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验收或鉴定;
2.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农业农村科研、开发、改革、推广等项目2项及以上且通过验收,并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
3.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具有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并在农业生产中转化应用;
4.主持编写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软课题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技术培训教材等2项及以上,受到省(部)级及以上业务主管认可和表彰;
5.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及以上,或主持制(修)订行业、地方标准2项及以上,并发布实施;
6.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及以上(排名前5)。
(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等3项及以上,得到大规模应用,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或鉴定;
2.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开发等项目2项及以上且通过验收,并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
3.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及以上,并在农业生产中转化应用;
4.指导实施农业农村技术推广重大工程、计划、项目或主持编写技术推广规划、技术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技术培训教材等2项及以上,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或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认可和表彰;
5.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项及以上,并发布实施;
6.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及以上(排名前5)。
(三)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
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主要参与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等2项及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得到大规模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验收或鉴定;
2.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农业农村科研、开发、改革、推广等项目2项及以上且通过验收,并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
3.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与评审专业相关的具有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发明专利1项及以上,并在农业生产中转化应用;发表论.文加.微syt8985
4.主持或主要参与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软课题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技术培训教材等1项及以上,并受省(部)级及以上业务主管认可和表彰;
5.主持或主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及以上,或主持制(修)订行业、地方标准2项及以上,并发布实施;
6.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及以上。
继续教育条件:
应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完成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
破格申报条件:
在农业农村领域业绩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由行业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推荐,经专家认定,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
(一)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或特等奖1项(排名前5);
(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公开招标重大项目1项或重点项目2项;
(三)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示范(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温室和植物工厂等)、农业重大风险隐患防控、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得到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并推广应用;
(四)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高效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专业技术人员,其生产经营活动取得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经所在区行业主管部门认定。
转评申报条件:
从事非农业农村相关工作并已评(聘)其他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转到本系列相关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年以上,且符合其他申报条件,可申报转评(聘)同一级别本系列职称,转评(聘)本系列职称后再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已用于转评的成果不能再用于申报高一级职称。
本市农业农村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按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评审标准
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
(一)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高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或关键技术突破,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本专业发展;
(二)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的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三)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能够指导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一)长期在街镇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
(二)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
(三)在指导、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能够指导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的工作。
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
(一)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熟练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二)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的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
(三)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指导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符合条件的农业技术人员,这是提升专业价值的好机会。请仔细对照申报范围和条件,特别是注意户籍、社保、在职状态以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等要求。如有疑问,可及时咨询单位或相关部门。准备充分,才能更有把握!
点击查看:关于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农业技术人员高级(含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
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关于职称论文怎么发表?如何投稿?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您解答。
全国畜牧兽医职称信息 | |||||
广东 | 浙江 | 河南 | 河北 | 北京 | 重庆 |
湖北 | 山东 | 湖南 | 江西 | 上海 | 福建 |
天津 | 安徽 | 云南 | 四川 | 广西 | 贵州 |
辽宁 | 山西 | 陕西 | 宁夏 | 新疆 | 西藏 |
吉林 | 甘肃 | 黑龙江 | 海南 | 江苏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