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资源号 | 1311C0001000001085 |
库编号 | |
种质名称 | 乌蒙马 |
种质外文名 | Wumeng horse |
种质曾用名 | |
科名 | 马科(Equidae) |
属名 | 马属(Equus) |
种质原产地 | 国家 省(市) (区)县 乡(镇) |
主产区及分布 | 主产于云南省昭通市的镇雄县、彝良县、永善县、昭阳区等全部11个县区,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两省接壤的乌蒙山系一带海拔1200~3000 m的山区,在此高度范围以外虽有分布,但数量相对较少。马匹多集中在海拔1200~3000 m的山区。 |
形成历史 | 原属于云南马的一个类群,属山地驮乘兼用型地方品种。昭通市在公元1731年前称为乌蒙。昭通盆地不断出土史前更新世时期三趾马和云南马化石,说明史前很长时期,马属野生祖先就普遍繁衍在昭通盆地乌蒙山一带。公元前11世纪前后,昭通地区均为蜀部族属地,开发较早,当时发生 |
种质来源 | 野生□ 地方█ 培育□ 引进□ 其它□ |
种质分类编码 | |
种质经济类型 | 1.役用型 □ 2.驾乘型 □ 3.竞技、娱乐型 □ 4. 肉用型 □ 5. 兼用型█ 6.其它类型( ) |
经度 | 102°52′~105°19′ |
纬度 | 26°34′~28°40′ |
海拔 | 1685 m |
地貌 |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山地█ 其它□ |
年最高温度 | 42.7℃ |
年最低温度 | -16.8℃ |
年平均温度 | 6.2~21℃ |
湿度 | |
无霜期 | 123~344天 |
降水量 | 1100 mm |
雨季 | 7-9月份 |
风力和风向 | 冬季 平均风速:(米/秒),风力:风向:夏季 平均风速:(米/秒),风力:风向: |
年蒸发量 | 1175 mm |
气候带 | 1.热带 □ 2.亚热带 █ 3.暖温带 █4.温带 □ 5.寒温带 □ 6.寒带 □ |
气候特点 | 1.多风 □ 2.降雨量大 □ 3.干旱 □ 4.高温 □ |
水源和土质件 | 水质: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水的pH 值:污染度:COD值 土质:酸性 □ 碱性 □ pH: |
农作物条件 | 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豆类、薯类、油料等,其中玉米和薯类多用作饲料作物。 |
草场情况利用 | 自然条件复杂,天然牧草种类繁多,主要牧草有禾本科的马唐、鸭茅、淡竹叶、野燕麦、狐茅草,豆科的野苜蓿、百脉根、三叶草、野豌豆、牧草香豌豆,廖科的珠芽蓼,莎草科的莎草、灯芯草等多种,青草期长达8~9个月,牧草再生能力强。 |
土壤类型 | 红壤土 □ 栗钙土 □ 灰钙土 □ 盐土 □ 碱土 □盐碱土 □ 冲积土 □ 砂土 □ 草甸土 □ |
草地类型 | 热带森林草地 □ 亚热带森林草地 □ 湿润草地 □ 斯泰普草地 □ 半荒漠草地 □ 温带荒漠草地 □ 冻原(高山)草地 □ 冷荒漠草地 □ |
种质适应性 | 耐粗放饲养,抗寒、耐湿,能适应当地南干北湿的气候特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吃苦耐劳、持久力好;善走山路、夜路,善走对侧步,上山攀爬有力,遇陡滑破路可用尾牵引助人,下坡过河机灵勇敢,能平稳跳跃或涉水而过。少有恶癖,抗病力强,一般不易发病。 |
调功能特性 | 1.高产肉力□ 2.高繁殖力□ 3.优质 □ 4.专门功能□ 5. 抗病█6.耐粗饲 █ 7.耐高温 □ 8.耐高寒█ 9.耐干旱 □ 10.其它□ |
主要用途 | 乘用马□ 挽用马□ 兼用马█ 驮用马□ 轻驾马□ 其它□ |
调查群体所在地 | 省(市) 区(县) 乡(镇) |
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 |
群体总数 | |
核心群数量 | 12.73万匹 |
基础母马数 | 47665匹 |
纯繁母马数 | |
配种公马数 | 3618匹 |
是否人工授精 | 是█ 否□ |
利用年限 | 公马:5~7岁 母马:9~10岁 |
体温 | (℃) |
脉搏数 | (次/分钟) |
呼吸数 | (次/分钟) |
红细胞体积 | |
球蛋白含量 | (g/100ml) |
血球比容量 | |
平均血红素含量 | |
红细胞数 | |
白细胞数 | |
总蛋白含量 | |
被毛颜色 | 栗毛 █ 褐骝毛 □ 骝毛 █ 青毛 █ 黑毛 █ 花毛 □ 沙毛 □ 兔褐毛 □ 白色 □ 其它( ) |
体质特征 | 体质类型:坚实 █ 粗糙 □ 细致 □ 其它 □ |
体型结构 | 结构是否匀称:是 █ 否 □体型大小:大型□ 中型 □ 小型█ 其它□ |
头部特征 | 形状:直头█ 兔头□ 半兔头□ 凹头□ 羊头□ 楔状头□眼睛:大□ 中等□ ?/td> |
颈部 | 长短: 适中█ 长 □ 短 □ 其它 □:形状: 直颈□ 鹤颈 □ 鹿颈 □ 其它 □:方向: |
鬐甲特征 | 高 □ 低 □ 适中█ 其它□:长 □ 短 □ 适中█ 其它□ |
背部特征 | 直背█ 凹背□ 凸背□ 其它□长背□ 短背□ 宽背□ 窄背□ |
腰部特征 | 短宽□ 过长□ 其它□背腰结合: 良好█ 不良□ 其它□腰尻结合: 良好█ 不良□ 其它□ |
尻部特征 | 方向:正尻□ 斜尻█ 水平尻□ 垂尻□ 其它□,形状:圆尻□ 复尻□ 尖尻□ |
尾部 | 尾基:高 □ 低 □其它□:尾毛:稠密█ 稀疏□其它□ |
胸部 | 宽度:适中█ 过宽□过窄□ 其它□:形状:平胸□ 凹胸□ 凸胸□ 其它□ |
腹部 | 腹部 |
肷部 | 长短:短 □ 过长□ 其它□ |
生殖器 | 公: 正常█ 单睾□ 隐睾□ 其它□ |
肢势 | 端正█ 外向□ 内向□ 其它□ |
关节发育 | 良好█ 弱 □ 其它□ |
肌腱发育 | 良好█ 弱 □ 其它□ |
肩部 | 长短:适中█ 过长□ 过短□:角度:适中█ 过斜□ 过立□ |
管部 | 长短:适中█ 过长□ 过短□:干燥:是 █ 否 □ 其它□ |
系部 | 质地:坚实█ 较软□ 其它□:形状:正常█ 异常□ |
蹄部 | 角度:正常█ 过大□ 其它□:质地:坚实█ 较软□ 其它□:形状:正常█ 异常□ |
体高 | 公马: 126.21±7.34 母马:120.21±5.14 |
体长 | 公马: 121.92±8.00 母马:112.68±10.70 |
胸围 | 公马: 147.64±9.42 母马:148.41±8.06 |
管围 | 公马: 17.62±1.58 母马:16.62±1.25 |
初生体重 | 公马:28 母马:26 |
断奶体重 | 公马:97 母马:88 |
成年体重 | 公马:246.07 母马:229.80 |
体长指数 | 公马:96.60% 母马:93.74% |
胸围指数 | 公马:116.98% 母马:123.46% |
管围指数 | 公马:13.96% 母马:13.82% |
公马性成熟年龄 | 1.5~2岁 |
公马体成熟年龄 | |
公马发情季节 | |
公马适配年龄 | 2~3岁 |
配种母马数量 | |
年总受胎率 | |
排精量 | |
精液密度 | |
精子活率 | |
母马性成熟年龄 | 2~2.5岁 |
母马体成熟年龄 | |
母马适配年龄 | 2~3岁 |
发情周期 | 21天 |
发情持续期 | |
妊娠期 | 330~345岁 |
受胎率 | 91% |
产驹率 | 88% |
日泌乳量 | |
产乳量 | |
幼驹初生重 | |
幼驹断奶重 | |
幼驹成活率 | |
宰前体重 | 公马: 母马: |
胴体重 | 公马: 母马: |
屠宰率 | |
净肉率 | |
挽力 | 正常挽力或拉重:35~45;最大挽力或拉重:100 |
速度 | 1000米: 分 秒;1600米: 分 秒;3200米: 分 秒 |
驮重 | 正常驮重:公马60~70,母马40~60;最大驮重:公马80~100 |
特殊能力 | |
种质濒危程度 | 濒临灭绝□ 濒灭保护□ 濒危□ 濒危保护□ 不清□ 非危机█ |
保存单位 | |
单位编码 | |
选育单位 | |
种质保存类型 | 1.活体 █ 2.精子 □ 3.卵子 □ 4.胚胎 □ 5.细胞株□ 6.组织器官 □ 7.生物分子 □ 8.固定标本 □ 9.其它 □ |
种质保存方式 | 保护场□ 保护区□ 基因库□ 其它█ |
共享方式 | 1.公益性共享 □ 2.公益性借用共享 □ 3.合作研究共享 █ 4.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 5.资源纯交易性共享█ 6.资源租赁性共享 □7.资源交换性工作 █ 8.收藏地共享 □ 9.行政许可性共享 □ |
血液蛋白型分析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是□ 否□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血液蛋白型: Tf型□ A1b型□ Pr型□ ES型□ 其它□ |
QTL分析 | 是否进行与生产相关的QTL分析:是□ 否□;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主要分析技术:RFLP□ AFLP□ VNTR |
分子遗传多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是□ 否□;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主要分析技术:RFLP□ AFLP□ VNTR□ 微卫星□ SSR□ SCCP□ DSCP□ 其它□;分析结果: |
基因组序列测定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是□ 否□;重要研究单位及完成时间: |
其它 | |
遗传图谱 | |
饲养方式 | 舍饲█ 半舍饲█ 放牧█其它□ |
特殊要求 | 无 |
遗传特点 | 遗传性稳定 |
种质优缺点 | 乌蒙马体质结实,短小精悍,云步灵活,善于登山越岭,持久力强,耐粗饲,抗寒耐湿,适应性好,遗传性能稳定,驮、乘、挽均佳。因长期以来群众以“短马”为首选条件,其体型趋于正方形,体型外貌整体一致。 |
研究及开发利用 | 尚未建立乌蒙马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乌蒙马现在仍是当地山区生产、生活的重要畜力,以驮用为主。今后应开展本品种选育,划分保护区,区内杜绝与外来品种杂交。以驮为主,向驮乘、驮挽方向发展;另一部分骑乘性能好的可向乘用型方向发展 |
资源图片 |
2022执业兽医网校课程 免费试用>> |
||
85514人已试用 客服咨询:1358813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