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资源号 | 1311C0001000001083 |
库编号 | |
种质名称 | 西藏马 |
种质外文名 | Tibetan horse |
种质曾用名 | |
科名 | |
属名 | |
种质原产地 | 国家 西藏自治区 省(市) (区)县 乡(镇) |
主产区及分布 | 主产于西藏自治区的东部和北部,以昌都、那曲和拉萨三个地区最多,西部和南部最少,分布于自治区全境。可分为山地、高原、河谷、林地四个明显的生态区。山地型马主要分布于丁青、边坝、八宿、察隅以东、金沙江以西的横断山脉地区;高原型马主要分布于巴青、索县以西?/td> |
形成历史 | 西藏马历史悠久。从西藏昌都地区卡诺遗址中发现有饲养牲畜的圈栏和大量的动物骨骸,经过考古鉴定为殷商以前新石器时代藏族祖先原始居住地,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敦煌古藏经证明:公元6世纪初,西藏日喀则东部、山南穷结县一带,已开始用马、驴杂交繁殖骡。唐代多次谴使 |
种质来源 | 野生□ 地方█ 培育□ 引进□ 其它□ |
种质分类编码 | |
种质经济类型 | 1.役用型 █ 2.驾乘型 █ 3.竞技、娱乐型 □ 4. 肉用型 □ 5.兼用型 █ 6.其它类型( ) |
经度 | 东经78°25′-99°06′ |
纬度 | 北纬26°44′-36°32′ |
海拔 | 3000~4000 m |
地貌 |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山地█ 其它□ |
年最高温度 | |
年最低温度 | |
年平均温度 | |
湿度 | |
无霜期 | |
降水量 | |
雨季 | |
风力和风向 | 冬季 平均风速:(米/秒),风力:风向:夏季 平均风速:(米/秒),风力:风向: |
年蒸发量 | |
气候带 | 1.热带 □ 2.亚热带 □ 3.暖温带 □4.温带 □ 5.寒温带 █ 6.寒带 █ |
气候特点 | 1.多风 □ 2.降雨量大 □ 3.干旱 □ 4.高温 □ |
水源和土质件 | 水质: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水的pH 值:污染度:COD值 土质:酸性 □ 碱性 □ pH: |
农作物条件 | 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豆类等。 |
草场情况利用 | 草场总面积占全国的21%。草地类型丰富,因地处高寒区,热量不足,产草量普遍偏低,平均每公顷产可食鲜草仅1044千克,但牧草品质好、营养价值高。 |
土壤类型 | 红壤土 □ 栗钙土 □ 灰钙土 □ 盐土 □ 碱土 □盐碱土 □ 冲积土 □ 砂土 □ 草甸土 █ |
草地类型 | 热带森林草地 □ 亚热带森林草地 □ 湿润草地 □ 斯泰普草地 □ 半荒漠草地 □ 温带荒漠草地 □ 冻原(高山)草地 □ 冷荒漠草地 □ |
种质适应性 | 对高原的适应能力很强,适应范围广,在西藏各种生态环境下都有分布,善奔跑,吃苦耐劳,在海拔4700米的草场放牧,可扒开深雪觅草。抗病力强,很少患病。 |
调功能特性 | 1.高产肉力□ 2.高繁殖力□ 3.优质 □ 4.专门功能□ 5. 抗病█6.耐粗饲 █ 7.耐高温 □ 8.耐高寒█ 9.耐干旱 □ 10.其它□ |
主要用途 | 乘用马█ 挽用马█ 兼用马█ 驮用马█ 轻驾马□ 其它□ |
调查群体所在地 | 省(市) 区(县) 乡(镇) |
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 |
群体总数 | 41万匹(2007年) |
核心群数量 | |
基础母马数 | 14.2万匹 |
纯繁母马数 | |
配种公马数 | |
是否人工授精 | 是□ 否□ |
利用年限 | 公马: 母马: |
体温 | 37.5(℃) |
脉搏数 | 59.3(次/分钟) |
呼吸数 | 15.4(次/分钟) |
红细胞体积 | |
球蛋白含量 | (g/100ml) |
血球比容量 | |
平均血红素含量 | |
红细胞数 | 7.646百万/mm3 |
白细胞数 | 8.5千/mm3 |
总蛋白含量 | |
被毛颜色 | 栗毛 █ 褐骝毛 □ 骝毛 █ 青毛 █ 黑毛 □ 花毛 □ 沙毛 □ 兔褐毛 □ 白色 □ 其它( ) |
体质特征 | 体质类型:坚实 █ 粗糙 □细致 □ 其它 □ |
体型结构 | 结构是否匀称:是 █ 否 □体型大小:大型□ 中型 █ 小型□ 其它□ |
头部特征 | 形状:直头█ 兔头□ 半兔头□ 凹头□ 羊头□ 楔状头□眼睛:大□ 中等?/td> |
颈部 | 长短: 适中□ 长 █ 短 □ 其它 □:形状: 直颈□ 鹤颈 □ 鹿颈 □ 其它 □:方?/td> |
鬐甲特征 | 高 █ 低 □ 适中□ 其它□:长 □ 短 □ 适中█ 其它□ |
背部特征 | 直背█凹背□ 凸背□ 其它□长背□ 短背□ 宽背█窄背□ |
腰部特征 | 短宽█ 过长□ 其它□背腰结合: 良好█ 不良□ 其它□腰尻结合: 良好█ 不良□ 其它□ |
尻部特征 | 方向:正尻□ 斜尻█ 水平尻□ 垂尻□ 其它□,形状:圆尻□ 复尻□ 尖尻□ |
尾部 | 尾基:高 □ 低 □ 其它□:尾毛:稠密█ 稀疏□ 其它□ |
胸部 | 宽度:适中□ 过宽□ 过窄□ 其它□:形状:平胸□ 凹胸□ 凸胸□ 其它□ |
腹部 | 腹部 |
肷部 | 长短:短 □ 过长□ 其它□ |
生殖器 | 公: 正常█ 单睾□ 隐睾□ 其它□ |
肢势 | 端正□ 外向□ 内向□ 其它□ |
关节发育 | 良好█ 弱 □ 其它□ |
肌腱发育 | 良好█ 弱 □ 其它□ |
肩部 | 长短:适中□ 过长□ 过短□:角度:适中□ 过斜□ 过立□ |
管部 | 长短:适中□ 过长□ 过短□:干燥:是 □ 否 □ 其它□ |
系部 | 质地:坚实□ 较软□ 其它□:形状:正常□ 异常□ |
蹄部 | 角度:正常□ 过大□ 其它□:质地:坚实█ 较软□ 其它□:形状:正常□ 异常□ |
体高 | 公马:125.9±0.29 母马:122.0±0.18 |
体长 | 公马:132.1±0.37 母马:131.0±0.25 |
胸围 | 公马:152.3±0.42 母马:150.0±0.32 |
管围 | 公马:17.3±0.06 母马:16.6±0.04 |
初生体重 | 公马:30 母马:29 |
断奶体重 | 公马:105 母马:100 |
成年体重 | 公马:312.0 母马:298.6 |
体长指数 | 公马:105.7% 母马:107.4% |
胸围指数 | 公马:121.1% 母马:123.0% |
管围指数 | 公马:13.7% 母马:13.6% |
公马性成熟年龄 | 2周岁 |
公马体成熟年龄 | 10周岁 |
公马发情季节 | 5-8月份 |
公马适配年龄 | 4周岁 |
配种母马数量 | |
年总受胎率 | |
排精量 | |
精液密度 | |
精子活率 | |
母马性成熟年龄 | 1.5周岁 |
母马体成熟年龄 | 8周岁 |
母马适配年龄 | 4-5周岁 |
发情周期 | 21天 |
发情持续期 | 4-7天 |
妊娠期 | 330天 |
受胎率 | 77% |
产驹率 | 72% |
日泌乳量 | |
产乳量 | |
幼驹初生重 | |
幼驹断奶重 | |
幼驹成活率 | 93% |
宰前体重 | 公马: 母马: |
胴体重 | 公马: 母马: |
屠宰率 | |
净肉率 | |
挽力 | 正常挽力或拉重 ;最大挽力或拉重 500 |
速度 | 1000米:1 分 40 秒;1600米:3 分 7秒;3200米:6 分 20 秒 |
驮重 | 正常驮重 80;最大驮重 100 |
特殊能力 | |
种质濒危程度 | 濒临灭绝□ 濒灭保护□ 濒危□ 濒危保护□ 不清□ 非危机█ |
保存单位 | |
单位编码 | |
选育单位 | |
种质保存类型 | 1.活体 █ 2.精子 □ 3.卵子 □ 4.胚胎 □ 5.细胞株□ 6.组织器官 □ 7.生物分子 □ 8.固定标本 □ 9.其它 □ |
种质保存方式 | 保护场□ 保护区□ 基因库□ 其它█ |
共享方式 | 1.公益性共享 □ 2.公益性借用共享 □ 3.合作研究共享 █ 4.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 5.资源纯交易性共享█ 6.资源租赁性共享 █7.资源交换性工作 █ 8.收藏地共享 □ 9.行政许可性共享 □ |
血液蛋白型分析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是□ 否□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血液蛋白型: Tf型□ A1b型□ Pr型□ ES型□ 其它□ |
QTL分析 | 是否进行与生产相关的QTL分析:是□ 否□;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主要分析技术:RFLP□ AFLP□ VNTR?/td> |
分子遗传多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是□ 否□;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主要分析技术:RFLP□ AFLP□ VNTR□ 微卫星□ SSR□ SCCP□ DSCP□ 其它□;分析结果: |
基因组序列测定 |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是□ 否□;重要研究单位及完成时间: |
其它 | |
遗传图谱 | |
饲养方式 | 舍饲█ 半舍饲□ 放牧█ 其它□ |
特殊要求 | 无 |
遗传特点 | |
种质优缺点 | 西藏马饲养历史悠久,能适应高寒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对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体格较小,技巧灵活,善走山路,持久力、抗病力强。 |
研究及开发利用 | 尚未建立西藏马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牧民自繁自养状态。西藏马主要用于偏远山区骑乘、驮运和旅游骑乘、体育娱乐活动。今后应在实用性骑乘的基础上向传统体育赛马、马术运动用马和旅游休闲骑乘方向发展,同时以优良个体组成核心群,加强本品种保种选育, |
2022执业兽医网校课程 免费试用>> |
||
85514人已试用 客服咨询:13588130315 |